歷經6年立法之路,我國首部環保稅法于2016年末獲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2018年1月1日,全國范圍內的排污企業將無差別執行環保稅納稅義務,而已經施行近40年的排污費,也終將退出歷史舞臺。
從“費”改“稅”,環保監管將走上更加規范化、平等化的道路。對于高排污行業來說,新稅法的設立也將促使企業加強環保布局,從而加速優勝劣汰。這對于被指為“霧霾元兇”的鋼鐵行業來說,環保成本占鋼鐵生產成本的比例將大幅提高,進一步加速行業優勝劣汰,影響尤其明顯。近日,兩部委(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出臺《關于運用價格手段促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決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對鋼鐵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差別電價政策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階梯電價政策。
運用價格手段迫使違規產能退出, 或是2017年供給側改革的開場戲。今年將從價格、行政等多方面措施,多管齊下,進一步加大去落后產能的力度。
|